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艺 > 客家戏剧

梅县长线木偶重现生机

2018-05-21 来源:Admin      [ ]     [打印] 浏览次数 : 1557


  梅县木偶剧团坐落在梅城城北曾龙岌,一幢建于1992年的楼房既是办公楼、排练场,又是众人的宿舍,由于这幢楼实在太过于普通,以至于连周围的群众也不知道这个木偶剧团过去的辉煌。组建于1951年3月的梅县木偶剧团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由政府组建的木偶剧团。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莫斯科木偶艺术剧院访华时希望与我国的木偶剧团同场献艺,周恩来总理想到的是远在广东的梅县木偶剧团......

  但就是这样有着辉煌历史的木偶剧团,如今面临着"断线"的担忧:近30年没有招过一名新人,原来22人的木偶剧团如今只剩12人,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岁,其中掌握长线木偶操作技艺的传人只有6人。可喜的是,最近,一股春风吹到了这个差点被人遗忘的木偶剧团。梅县县委、县政府为拯救这个濒临失传的木偶剧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梅县木偶剧团摆脱生存困境,并为这个濒临失传的木偶剧种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稀有长线木偶重新迎来了勃勃生机。

  源远流长,随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传到梅县

  日前,记者来到梅县木偶剧团艺术大楼看到,楼房虽然平淡无奇,但一楼排练大厅的木偶表演舞台却非常气派。据剧团负责人介绍,梅县木偶剧团成立于1951年3月,由当时活跃在梅县地区的《乐尧天》等6个民间木偶戏班组成,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由人民政府组建的木偶剧团,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稀有长线木偶剧团。长线木偶这一"客家吊线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并随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传到梅县客家地区,至今已在闽粤赣边区流传了400多年。

  记者在排练大厅看到,一排排栩栩如生的木偶挂在架子上,乍一看还以为有人站在那里。据介绍,这些长线木偶身高约0.7米,每个木偶身上有3条硬线和10至20多条2.5米至3米长的软线,由于线太长,演员们必须站在4米高的"天桥式立体高台"上操纵木偶,受风力、阻力等影响,表演难度非常大。木偶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公、婆"6大行当,表演程式是"唱、做、念、打"一应俱全,唱腔以古装汉剧西皮、二黄为主和民间小调等。

  总理亲点,精湛技艺征服外国同行

  梅县木偶剧团组建后,很快就以稀有的长线木偶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行内,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木偶剧团。1951年曾代表中央慰问团中南局分团在粤东老苏区进行慰问演出。1953年,前苏联莫斯科木偶艺术剧院来华访问演出,希望我国派出木偶剧团同场献艺,周恩来总理获悉情况后亲自点将,梅县木偶剧团的"客家吊线戏"与前苏联艺术家同台表演,梅县木偶剧团表演的传统戏目《化子进城》以其精湛的表演让国外艺术家竖起了大拇指。

  名声在外的梅县木偶剧团因此也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同行前来取经学习,但由于长线木偶与布袋木偶等相比学习难度大,不少人知难而退。据剧团负责人介绍,学习长线木偶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基础学习,半年以上才能有资格上台配合演些难度很小的角色,演员的十个手指的灵活程度不亚于钢琴表演艺术家。1985年,日本布袋戏的知名演员慕名来到梅县木偶剧团学习长线木偶,不到半年就因难度太大而放弃。

  苦苦坚持,十多年只1人调离剧团

  在梅县木偶剧团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由于历史运动原因,1966年梅县木偶剧团被解散,木偶艺人们转行谋生。直至12年后的1978年7月,梅县木偶剧团才得以重新复办。当年,剧团招聘了10多名十七八岁的男女学员。经过多年磨练,这些年轻的学员们挑起了长线木偶表演的大梁。

  但从1993年开始,梅县木偶剧团的老艺术家们相继去世,加上木偶表演市场萎缩,梅县木偶剧团遭遇生存窘境,22名编制的木偶剧团只剩下12人了。为了使长线木偶表演艺术得以留传,剧团的12名艺术家14年来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常年骑着自行车在闽粤赣边区的山乡、村寨演出和创作,苦苦坚持至今,期间只有1人因工作需要调离剧团。

  今年50岁的业务副团长巫启胜是1978年进团的学员之一,他告诉记者,长线木偶一般是依靠师徒关系传承下来的,梅县木偶剧团的长线木偶从第一代的谢发师傅到现在是第四代了,但剧团自从30年前招过学员后再没招学员,如今全团平均年龄53岁,年龄最大的赖振强老师今年已经64岁,但汉剧小生仍要靠他唱。如果再不招学员,客家吊线戏真的有"断线"的危险了。

  重现生机,"申遗"既是春风更是动力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虽然苦苦坚持了10多年,但现在这些老艺术家们谈起长线木偶时不再是愁云满面,而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为什么呢?剧团负责人告诉记者,梅县县委、县政府目前为拯救这个濒临失传的稀有长线木偶剧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梅县木偶剧团摆脱生存困境,并于今年3月着手为这个濒临失传的木偶剧种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者随后从梅县相关部门了解到,为将县委、县政府关于保护稀有长线木偶剧种的工作落到实处,今年梅县木偶剧团将招收5-6名学员,保障长线木偶表演艺术的传承;今后5年每年将增加财政补贴20万元,保障排练节目经费和演职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争取在5年内整理展演25个传统戏。

  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无疑给梅县木偶剧团吹来了东风。剧团负责人表示,为长线木偶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压力,剧团已经计划近日到省木偶剧团购置新的设备,力争用最好的表演将长线木偶发扬光大。


上一篇文章:大型原生态民俗歌舞剧《客家意象》 下一篇文章:源远流长的赣南客家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