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艺

漫话粤东客家民间小戏

2018-05-21 来源:Admin      [ ]     [打印] 浏览次数 : 1690


     一、 概述

   我们所说的粤东客家民间小戏,主要是指由那些从来不留姓名的生产者直接创作,由他们"闲中扮演",长期在粤东客家地区村镇间流传的一种乡间小戏,主要有采茶戏、花朝戏和木偶戏等。

   二、木偶戏

   1、源流和发展

   据史料记载,孔子时期已经有了"俑"。《洛阳金村古墓聚英》及《古明器图象》等考古文献也证明西周已有木俑、银俑。这些俑开始是殉葬品,后来成为"丧家之乐"。《列子记事》中提及"周穆王时,巧人有偃师者,为木人,能歌舞。王与盛姬观之。舞既终,木人瞬目,以手招王左右。王怒,欲斩偃师,偃师惧,坏之,皆丹黑胶漆之所为也。"这大概是木偶戏的雏形了。考古学家根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文物,认为西汉时我国已有木偶戏。《乐府杂寻》记载"汉高祖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机关,舞子眸间。阏氏望见,谓是美人,虑下其城,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故有"陈平当年设傀儡,世世代代有戏演"的传说。

   总之,中国木偶戏,在先秦时代已出现了雏形,到了汉末,丧乐中已经普遍演出木偶戏。《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傀儡子,作偶人以戏,善彩舞,本丧家之乐也,汉末始用于嘉会。"以后木偶戏逐渐演变成独立的剧种,并从单纯的歌舞,杂耍发展到能演史事、公案、脂粉、灵怪等各种内容。至唐代,木偶艺术已发展到"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的高超境界。宋代,木偶戏盛极一时,据《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胜》等书记载,宋时木偶已有"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持棒傀儡、水傀儡、肉傀儡"等许多种类,但从操纵上看,发展至今,不外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皮影戏及遮颈等。

   粤东客家地区的木偶戏,均属提线木偶,又叫线戏。1954年《华东戏剧观摩演出大会纪念刊》在闽西提线木偶戏的介绍中提到"明初,有上杭县白沙乡农民李氏兄弟二人至浙江温州习技提线木偶。三年艺成,携八个傀儡归去,后来播传粤东各地。"过去,五华县何华先的木偶班保存着古旧的佛经、符语,演出台本都标有福建字样。据更详细的考证,粤东客家地区的木偶戏是在明代由江浙、福建传入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清代以后,粤东客家地区的木偶戏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它轻装简载,舞台小,演员少,在街头巷尾、山坡田野架起露天小舞台就可演出,而且包场经费低廉,因此农村墟镇每逢传统节日,神诞庙会等必请木偶戏演出几天。这样,自然促使木偶戏班倍增,从事木偶艺术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兴宁县曾拥有二十多个木偶班,如林华堂、新华堂、应华堂、美华堂等,木偶艺人多至七、八十个。梅县木偶六大班,即"东尧天"、"奏吉祥"、"荣华堂"、"富天彩"、"合一声"和"乐升平"。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声誉。大埔县境内,木偶戏更盛极一时。晚清期间,青溪、梓里、洲瑞、平原、岩上、大东、双溪等地都有木偶戏班。

   粤东客家地区木偶戏的黄金时代是在本世纪初,不仅木偶戏班众多,而且活动范围也不断拓展,由本地区城乡,拓展到闽、粤、赣边区一带,甚至远渡重洋,足涉国外。如1910年间,梅县"奏吉祥"木偶班应华侨黄双磷先生聘请,到南洋群岛去演出。1930年初,五华县的"林华堂"木偶班应华侨张建彬先生的邀请,前往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演出,长达四年之久,得到南洋群岛各国华侨和当地居民的欢迎和称誉,外国艺术界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是,到了解放前夕,由于战事不断,灾荒连年,城乡经济调弊,加上木偶戏本身也存在不少缺点,如内容陈旧,表演墨守成规等,致使木偶戏奄奄一息,濒于绝境,戏班也所剩无几,度日艰难。

   解放后,在人民政府重视下,木偶戏如枯木逢春又有了生机,1951年,梅县、五华、大埔三县在老戏班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梅县民艺线剧团"、"五华木偶剧团"、"大埔线剧队"。它们在挖掘整理传统剧目的同时,也加紧排演现代剧,并在艺术形式上对木偶戏进行了改革,如打破行当,完全用客方言演唱等,使之更接近时代,曾多次到省市甚至中央去进行汇报演出、艺术交流等,受到各界的好评。木偶戏在五六十年代还很有影响,而且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使之更适于表现现代生活。到了今天,木偶戏和其他民间小戏一样,也呈现衰落的趋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挽救木偶戏和其他有价值的地方传统艺术,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如果说解放前夕木偶戏的衰落是由于政治原因,而目前木偶戏的衰落则主要与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据此,有人提出木偶戏的出路是同影视艺术相结合。这是一种正确的意见。

   2、内容和主要剧目

   从现存传统剧目来看,一类是取材于历史故事的作品,如重现梁山泊英雄好汉智取大名府的《化子进城》;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联吴抗魏的《借东风》和《过江招亲》。另一类是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作品,如歌颂自由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水淹金山寺》和《梁山伯与祝英台》;揭露封建统治阶级残暴的《孟姜女》。而孙悟空是木偶戏特别喜爱的神话人物,以他为主角的剧目特别多,这些戏写孙悟空在去西天取经路上所经历的种种神奇惊险的经历,颂扬孙悟空爱憎分明、见妖必除的精神,突出他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的性格特征,如《火焰山》、《火云洞》、《三打白骨精》和《大闹天宫》等。而《宝盆乖乖》等取材于民间故事的剧目都离不开道德劝谕的主题,表现善恶必报的观念,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联系较紧,所以也最容易打入观众的内心世界,产生迅速的影响。

   解放后,产生了一批现代剧,如《雾里牛车》、《送郎参军》、《庆丰收》、《海上擒谍》、《范寿山》和《甘茶送亲人》等,题材多样,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泛。

   3、艺术特色

   (1)提线木偶制作精巧细致,操纵灵活生动。


上一篇文章:客家山歌《九连环》 下一篇文章:山歌大师们20年来不遗余力让美丽山歌世代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