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飞学校创建初始是处在清朝末年,其时朝廷废除科举制度,民族古老传统式的封建文化模式行将崩溃。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势必革除,而西方文化已显现较强的渗透力和冲击力。因此新的教育体系必将取代“八股”式之旧文化,清政权行将崩毁。在此历史条件下,各地纷纷兴办新学即为“族学”取代小家庭式的私塾。进一步发展较大群体的兴学模式。因此富良美村在乡贤、社会贤达、进步人士的匡持下一所新式学堂“鹏飞学堂”。
1905年梅州八大先贤之一教育家丘逢甲应邀来白宫福良美村。在他的“欲国强、必须先兴学育才”、“教育救国”的思想指导下,与乡贤丘耀生、丘安庆等商议,将村中的鹏飞书室、崇雅山房、柏庐书室、红锦山房四间私塾合并成鹏飞学堂。(井子坑大神宫址亦为私塾,当时未取名)
鹏飞学堂1905年兴办、1906年政府注册。学校之所以定名为“鹏飞”,其一办学地址鹏飞书室原系丘鹏飞公的房地产,其二是鹏飞两字含义极深刻:“如大鹏之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鹏程万里。”喻示学生经培养后能鲲鹏展翅、一飞万里。丘逢甲亲自书写校名,刻成匾牌挂以校门上方。
学堂系泥砖、木、瓦平房有约二百多平方米。依村中心神岗山而建造,校后辟有小花园一座、及小操场(体育活动地)。校内有大教室二间、小教室二间并设置厨房一间、教室住房四间,以厅堂作会议厅兼接待两用。
学堂组织结构以校董会指导一切,设董事八人,丘耀生任董事会主任,丘安庆担任校长。董事有丘耀生、丘安庆、丘敬初、丘星祥、丘安慎、丘裕生、丘麒祥等。教室五至六人。先由族内聘请,后广纳贤才任教,聘请族外各地教师。他们普遍文化程度较高,素质较好,对学童的启蒙教育具备良好的条件。
1915年丘安庆调任西阳公学任校长。校长职务分别由丘轩麟、丘松秀接任。
1918年鹏飞学堂改成鹏飞学校。1323年丘安庆再人校长直至1933年去世。(安庆又名少阶、笃基)此后校长由丘经文(文才)担任。
1927年旅印尼巨商丘耀生(伯修)、丘星祥、丘桢生、丘敬丘、丘麟祥等热心桑梓教育,带头捐资建校,1930年新建一座两层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内设教室四间、图书室一间,教学实验室一间。及瓦面杂物平房两间,学校硬件设施己具有一定规模。学校在梅县各地小学中,可称首屈一指的完全小学。
1933年“蓝屋学堂”并入鹏飞学校。学生有所增加,学生人数高达100多人。
学校设置一至六个教学班。授课科目有国文(语文)、算术(数学)、尺牍、历史、地理、英语、图画、音乐、体育等学科。1938年左右加开设巫语(印尼文)。任课老师为丘安敦。开设巫语课是学校为适应侨乡特色而设立。其时富良美村(即现新联村)范围,出国道印尼等东南亚各国经商谋生村民多,可说是断家不断屋,为使学生从小学就要熟练巫文会话,为出国谋生奠定语言基础。特别开设之课程。是其它小学所没有的。
学校教师思想较进步、学历较高、知识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这是校董事会、校长严格聘请教师的结果,真正体会出广纳贤才。由于学校教师选择水平高,硬件工程的高质量,随着学生启蒙阶段的基础就更为牢固,素质更高。
学校处在较偏避的村落,因为是侨乡,村名,教师、学生接受进步思想较早较成熟、此时历史时期也为中国共产但领导下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28年12月22日中共梅县县委书记林一青烈士(白宫阁公领人)被杀害后,为了在烈士家乡继续革命,1929年2月中共梅县县委派常委叶明章到学校任教、并任白宫党支部书记,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学校便成为白宫区共产党活动的据点。据悉后来李思琦亦到学校短期任教。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学校任教的有社会知名人士赵一肩、丘禄长、丘宏淼、丘心远等。进步教师丘心元,陕北公学毕业后派往白宫区工作。在归途中遭国民党反动派暗杀。
丘经文任校长期间,大力向华侨募集资金,在梅城及白宫建造两间商店,租赁给商家,收取的店租用作学校经费开支。由于经费收支稳定,学校曾设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从那时起学生成绩异常突出,乡试、县试考核,学校学生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1942年丘经文校长去世,校董事会聘请丘元秀任校长。
学校特别注重抓教学质量,严肃校纪。勤教勤学,成绩驰名全县。早在三十年代其,西阳堡几乎年年举行学术竞试,学校学生成绩都是名次在第一名。1942年至1944年间,梅县举办高小竞试,在全县七百多间小学中,学校连三年获得全县第一名。1942年蓝琼兴、丘昌元等分获“成绩斐然”称号。1943年丘兴昌等荣获“试列前茅”称号。1944年丘省元等荣获“一鸣惊人”的称号,梅县县长亲自署名发给大幅奖状。体育活动方面,组织有教工及村中青年组成的“富良篮球队”,由体育教师丘亮歆任队长中锋,队员分别由丘成秀、丘团秀、丘鉴基、丘国基、丘省元、丘宜秀、丘欣元、丘建元等,是当时蜚声梅县的教工篮球队,其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多次取得冠军,球技、声威在兴梅地区首屈一指。学校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取得极佳的成绩。
1946年丘元秀往印尼经商,校董会聘请丘成秀接任校长。丘成秀接任校长后,总结历任校长的治学成功经验,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狠抓教育质量、广泛发动侨贤、乡贤、巨商、筹集教育经费。他食宿在校,以校为家,对学生要求极严,但又谆谆善诱,视学子为亲生子女,学生读书成绩极大提高,教师队伍特别团结,教育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那时学生升初中的升学率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在当时的战乱年代确实是全县少见的。学校的的声誉蜚声海内外。
学校是私立体制。经费来源:一是靠祠堂尝田收益,二是靠华侨、港澳台同胞、侨贤、乡贤集资,三是靠学生交学费。其时均以大米计。学校教工薪金均以大米计酬。每月大米不足二斗米。折合为30斤大米左右。一所私立完全小学建校近五十年来,经历了清朝,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的三个历史阶段而从未关门停学,学生人数达到二百五十人以上,足以证明先贤办学的坚韧精神。师长们苦心励志、学子勤学奋进、历尽坎坷、苦其心志方得桃李满园,岁岁芬芳。
1952年鹏飞学校与聚英学校合并,学生人数近三百人,教师人数九人,工友一人,丘成秀任校长,鹏飞学校校舍作校址,命名为“飞英小学”。
鹏飞学校建校历时四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