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艺 > 客家戏剧

小剧种谱写大文章靠创新实现大突破

2018-05-21 来源:Admin      [ ]     [打印] 浏览次数 : 1459


    市山歌剧团排演的大型山歌剧《桃花雨》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艳惊四座,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为我市首次赢得专业舞台表演艺术的政府最高奖项“文华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山一重(哎)水一重,围楼浮在(呀)烟雨中……”伴随着婉转动听的客家山歌,桃花盛开、群山掩映的小村庄里,当今农村骚动而又沸腾、单调而又多姿,凝固而又活跃的生存状态随着故事的展开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期间,《桃花雨》在广州黄花岗剧院精彩上演,客家山歌剧这朵南国艺术奇葩以其独特魅力深深打动了在场专家和观众。《桃花雨》艳惊四座,荣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为我市首次赢得专业舞台表演艺术的政府最高奖项“文华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台前幕后演绎动人故事

  记者了解到,这届文华奖评选活动对评奖机制进行的改革,却压缩了文华奖的奖项和评奖数量,奖项从以前的200多个缩减到了100多个。作为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本届文华奖参评作品汇集了国内顶级艺术院团打造的65台专业剧目,参演参赛地区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1987年“中国艺术节”创办以来参评剧目最为齐全的一届,仅地方戏剧种,就有客家山歌剧、粤剧、潮剧等近20个之多。

  因此,在“粥少僧多”的激烈竞争中,《桃花雨》首次登上“最高舞台”就脱颖而出拿到“文学奖”,是客家山歌剧史上的盛事。市山歌剧团负责人丘胜发说:“《桃花雨》自2005年创作以来,经历了山歌剧人多年的反复锤炼、精心打磨才拿到今天的荣誉。”

  《桃花雨》作为展示“世界客都·梅州”客家文艺精品,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聘请了国家、省戏曲名家和舞台艺术专家,与梅州艺术精英一道,组成了强劲、拼搏的主创团队。编、导、演通力合作,深入生活,熬更守夜,努力探讨,在剧本、音乐、舞美、灯光、化妆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反复研究,几易其稿,不断完善,全力以赴打造一流的舞台艺术。

  国家一级导演梅晓说:“当我准备着手导演这部山歌剧时,我和其他主创人员在半个月时间里走遍了梅州的山山水水,当我零距离接触客家风土人情,我无时无刻不为客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感到震撼。我越来越了解客家文化,我也就越来越了解这个剧本的重要意义。我觉得客家山水很美,客家人很真诚,客家人的‘根’意识很强,所以我在舞台布置上强调了‘根’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实现未来新农村的梦。”

  如何寻找最佳表演方式,如何塑造感人的舞台形象,主创班子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演员的每一段念白,每一段演唱,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细心考究才最终确定下来。

  为角逐第十三届文华奖,主创人员按照九艺节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对剧目再次进行提炼和打磨,对剧本、音乐、舞美、灯光、道具等进行修改和重新包装,使人物性格更鲜明,背景更立体更逼真,使全剧亮点凸现,更显精炼、紧凑、干净。

  里程碑式作品催人奋进

  专家一致认为,《桃花雨》是客家山歌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作品,它把客家山歌剧这一新剧种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桃花雨》是此届中国艺术节参评剧目中惟一一部描写改革开放题材的作品,该剧透过客家山区桃溪村的变迁,刻画了当代客家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以鲜明的根土文化和原生态获得专家的肯定和好评。国家一级编剧罗锐曾对记者说:“现代戏剧在改革开放时代,如何通过艺术传承与艺术创作,在把握好时代脉搏的同时,直面农村变革、真实体现农村生活。这是中国戏曲界创作与艺术突破的节点之一,也是地方剧种改革与创新的难点之一。作为‘文化之乡’梅州市在文化发展规划中推动“绿色崛起”的重点工程,《桃花雨》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讨与展现。”

  让许多观众深感震撼的还有《桃花雨》恢弘大气的音乐。创作者对客家山歌音乐表现形式不断进行着革新性尝试,在借鉴吸收中求升华,使古老山歌在逆境中涅 再生。国家一级作曲陈勋华说:“经过几百年历史的锤炼客家山歌已经相当成熟,单民间原生态客家山歌的唱腔就有100种左右,是客家山歌的丰富韵律成就了山歌剧。《桃花雨》已经拥有了山歌剧的原生态山歌、传统山歌、民族歌曲、流行歌曲、完整大合唱等等完备的唱法,运用交响乐表现手法,聘请省交响乐团演奏、录音,使戏曲音乐更加震撼,更加动人,完全可以作为今后山歌剧的音乐创作的范本。”

  丘胜发告诉记者:“这几年排演 《桃花雨》,我们不仅仅收获了各种各样的奖项,还培育出了新的一批演艺人才。”市山歌剧团大胆起用新人,《桃花雨》中除了担任“花柄扇”一角的王映楼是国家一级演员外,其它主要演员都是新人,都只有中级或以下职称,而男主角刘水生的扮演者潘锡岳是首次在大型剧目中担纲主演的。新人愿吃苦肯拼搏的精神面貌和全力以赴的舞台演出也为该剧增添了不少亮点。

  山歌剧发展亟需精心呵护

  新世纪以来,市山歌剧团排演的《等郎妹》、《山魂》、《桃花雨》连续三届荣获省艺术节综合演出一等奖。市山歌剧团因此被省媒体称为“省艺术节拿奖大户”、“广东地方院团翘楚”。

  国家二级编剧林文祥对记者说:“客家山歌剧自建国初期诞生以来,走过几十年的风雨路程,不断创新发展,日渐成熟,虽然在技术上、艺术上还有待探索,但从经验积累和人才储备上说,客家山歌剧的创作已经到了要爆发的时候。如果形成合理的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的‘双支柱’,山歌剧还可以走得更远更好,直至唱响全中国。而山歌剧的成功也将推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在全国戏剧不景气的大气候下,客家山歌剧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处在人才流失,队伍衰落,演出市场萎缩的困境之中。罗锐曾说:“客家山歌剧以客家话演唱,剧本语言大量使用客家群众语言,富有‘客味’,客家山歌剧的剧本创作和音乐创作非本土人才不能胜任。但是放眼梅州,如今山歌剧的创作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山歌剧今后的发展命运不容乐观。”

  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山歌剧人一直在苦苦思索探求,今后也还将继续探求下去。丘胜发说:“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都异口同声地说,没想到山歌剧可以做得这么大气、这么美、这么耐看,观众的赞赏说明戏剧找到了与观众审美的契合点。如果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山歌剧发展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努力培育市场,让舞台追求简练而不简单,唯美而不唯大,加大每一场剧目的前期投入,压缩演出成本,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市场,那么客家山歌剧的前途无可限量。”


上一篇文章:广东汉剧下乡展演 庆祝建院50周年 下一篇文章:山歌剧《合家福》开排 将参演省第十一届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