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艺 > 客家文学

广东客家近百年来的文学反映

2018-05-21 来源:Admin      [ ]     [打印] 浏览次数 : 1464


  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客家文学早已进入人们的视野。到了20世纪80年代,客家文学更成为学术界热议的话题。然而,专家学者对客家文学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著名的作家和作品,还未对客家文学作整体的、系统性的研究。20世纪末《台湾客家文学史概论》和《广东客家文学史》先后付梓,才弥补了这一缺憾。

  《广东客家文学史》的作者罗可群教授是一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者。他于2000年写成《广东客家文学史》。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再接再厉,于2008年写成其续篇《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史》。作者在收集资料方面是下过苦功夫的。这部专著就是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广采博纳而形成的。可以说,作者对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发展变化、创作特色和发展规律的探索,既有其独到见解,又吸收了他人的科研成果。以此视野去评论作家作品,就避免了主观、偏见,尽可能做到客观、公允。

  罗可群认为,现代是客家文学走向成熟时期,是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也就是客家文学自觉意识到要为社会现实服务,要为人民大众服务,要用客方言写作,要客家人写客家事等等。基于这种认识,他在评论作家作品时,就能够把作品与时代风云,作家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知人论世",揭示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以及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例如张资平,这个"五四"时期文人中最多产的作家,他在前期写出了《梅岭之春》这部受人称道的客家文学代表作,在客家文学史上占一席地位。后来堕落了,为金钱而炮制了大量的三角恋爱小说,贩卖色情文学。再例如李金发,人们只知道他是中国象征派的鼻祖,他的诗不易读懂,其实他接受法国象征诗派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据和个人遭遇的因素,他的象征诗作并非全凭想象。其代表作《弃归》的原型,就是一位有名有姓的客家妇女。他编纂的《岭东恋歌》则是记录客家民间生活的优秀山歌。诗是象征的,而诗人李金发则是现实的。这就是真实的李金发。我们还看到,罗可群在剖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时,常常指出其客家情结和客家精神;分析作品的艺术性时,则对作品客方言的运用,地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的描绘等等,花较多笔墨。而这些都是客家文学的主要特点,是其作品之所以成为客家文学的原因。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学的瑰宝,《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史》给一定的篇幅予以介绍。在叙述范围上,客家山歌从乡村走向城市,也走进海外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在形式上,客家山歌从独唱到对唱发展到联唱、合唱、表演唱以至山歌剧的历程,也是客家人更自觉地反映生活,表达客家思想的历程。专著还结合许多山歌作品,指出其内容丰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及其传承我国古代诗歌手法的关系。

  客家重视文化教育,读书人有深厚的人文基础。他们对我国古典诗词情有独钟,他们喜爱"下里巴人"的山歌,也喜欢"阳春白雪"的旧体诗词。叶剑英元帅等一代革命家,陈寅恪、李国平、黄海章等著名学者都有旧体诗词问世,《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史》也作了具体评述。文化大革命后,旧体诗词得到传承和发展,重放异彩,作者也欣喜地予以肯定。

  罗可群在专注客家文学研究的同时,也注视着全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在他看来,客家文学不仅仅是客家人的,也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成功的客家文学作品,如黄遵宪、丘逢甲、叶剑英、蒲风的诗作,程贤章的《围龙》、廖红球的《苍天厚土》等长篇小说,都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作品。专著能站在全国现代文学的高度上给客家文学立传,就不会偏于一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广东客家文学史》不仅适合喜欢客家文化的人读,而且适合其他文学爱好者阅读。


上一篇文章:客家古戏台对联拾遗 下一篇文章:在大地与彩虹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