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客家文艺

梅州客家山歌

2018-05-21 来源:Admin      [ ]     [打印] 浏览次数 : 1778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形成民歌中独立的一支。在今日的梅州,夕阳西下或月凉如水的夜晚都可以看到市民唱山歌的古老民俗,由此可以看到客家山歌的生命力是多么强大,它的内涵又是多么深刻。下面,作者就对梅州客家山歌的起源、形成及内容作简单介绍。

    客家山歌的起源

    山歌,即民歌中之一种。据史料记载,唐代始有山歌之称,而梅州民间流传的歌仙"刘三妹的故事"也发生在唐代神龙年间,可知客家山歌之盛行,正是其时。客家山歌深受春秋末年成集的《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影响,后随客家人的迁徙,受畲、瑶等土著人的歌谣的影响。随着客家"民系"的逐渐形成,变成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即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的形成

    梅州客家山歌作为我国著名的民歌中独立的一支,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世代相传,主要以"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常用双关、重叠等手法。客家山歌基本是四句七字体,每首山歌的第一、二、四句押韵;唱时往往触景生情,即席歌唱,随口而出,情深意切,曲调丰富,大致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回环曲折,委婉动听。而其唱腔约有100多种,其他民间小调则有200多种,主要是松口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的内容

    梅州客家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其不断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情歌"之外,尚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调"等,主要反映了社会历史的进程,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丑恶的摒弃。

    1.歌谣突显出客家人对爱情的炽热追求。

    客家少女在口语中称作阿妹、细妹、老妹,不称姑娘。她们大胆、执着、勤劳、勇敢、富有卓见、温柔多情,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对爱情有热烈的追求。

    2.歌谣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梅州客家除少部分是上层阶层,大部分是贫苦农民、雇工和小手工业者。他们备受土豪劣绅的剥削欺压,官府横征暴敛,土匪骚扰,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几乎把生活逼上绝境。有许多山歌反映了苦难人民的心声,如:

    正月里来是新年,做人阿妹不值钱。

    爹娘家产涯无份,当作猪牛去卖钱。

    3.歌谣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假丑恶的摒弃。

    客家人向来崇尚礼仪,追求的是真善美,对假丑恶则深恶痛绝,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客家人追求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人动手丰衣足食的古训。即使是现在大家日子好了,家长们仍然经常教训孩子们不要大吃大喝,要勤劳俭朴。

    4.歌谣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心声。

    客家山歌作为一种民系文化,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的特点,它作为民间媒介的时尚广播,传递的是时代的心声。如:自南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炮之后,中国革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革命星火燎原,传遍神州大地。1927年李坚真回到丰顺县动员农会推翻打倒土劣豪绅时唱道:哎哟哟......农友快来入农会,捏成拳头团结紧,减租减息不还债,组织起来斗豪绅。


上一篇文章:“等郎妹”驳叔婶 下一篇文章:客家山歌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