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民俗风情

席狮舞

2018-05-20 来源:Admin      [ ]     [打印] 浏览次数 : 3243


席狮舞

  席狮舞,俗称“打席狮”,是佛教盛传梅州时期、结合客家文化所产生的一种传统民间祭祀舞蹈。2008年6月,“席狮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席狮舞”源于梁朝,是民间用来驱魔降妖的礼仪法式,传说其有降妖除魔的作用,所以被民间广为推崇。过去梅州信仰宗教活动昌盛,从事佛教活动的人数较多,因此民间举办丧事时都愿意请佛家弟子到家里做香花佛事,以求日后平安。而“狮子”寓意吉祥,可驱除不祥之物,因此“席狮舞”成为民间举办丧事的重要仪式。

  席狮舞的传承人释宝华感慨地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家庭生活非常艰苦,14岁时他便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务农。18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跟着身为和尚的父亲学起了做法事,当时周围的和尚都觉得他与“席狮舞”有缘,鼓励他学习,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跟随父亲学起了席狮舞。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操练,渐渐热爱上了这种舞蹈。释宝华掌握了表演“席狮舞”的精髓后,把狮子的形态演得惟妙惟肖,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席狮舞”表演难度非常大,表演者要模仿狮子跳涧、扑食、饮水、采青等各种动作,这些都要靠硬功夫,不可能一蹴而就,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方能把功夫学到家。

  据了解,为了保护、发扬民间艺术,梅江区政府制订了10年保护计划,采取了理论研究和社会普查撰写资料等办法,同时还鼓励身怀“席狮舞”绝技的老师傅,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年轻一代,让梅州独具特色的“席狮舞”在客家地区早日焕发光彩。


上一篇文章:客家舞龙灯 下一篇文章:闹八音